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狄梁公864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呜呼。
天后革大命。
垂二十年。
天下晏如。
不让贞观之世。
是遵何道哉。
非以敬任公乎。
不然者。
来俊臣之酷不能诬。
诸武之猜不能害。
房龄之谏不能逆。
进士皮日休江左彭泽
河东观察之四年。
赞皇公刺史之二年(下阙)
其词曰。
惟唐中否。
帝室如燬。
□后持权。
式人端委。
书诫牝鸡。
易称羸豕。
大树得蘬。
崇台欲坠。
便藩诸武。
作我蜴虺。
泉深兮东宫已矣□北极绾我神玺。
娲皇肇命。
吕君函纪。
德方木。
秦运为水。
杜□与化宫阙致治。
天将启唐。
诞忠良□为道如勃木强。
乃写大辩。
对彼明飏。
一言苟悖。
视死如乡。
少海既阔。
少阳既光。
五公始昌
共交玉堂(下阙)
周易集解序 唐 · 李鼎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
元气絪缊。
三才成象。
神功浃洽。
八索成形。
在天则日月运行。
润之以风雨。
在地则山泽通气。
鼓之以雷霆。
至若近取诸身。
四支百体合其度。
远取诸物。
森罗万象备其工。
阴阳不测之谓神。
一阴一阳之谓道。
范围天地而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
仁者见之以为仁。
知者见之以为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君子之道鲜矣。
斯乃显诸仁而藏诸用。
神无方而易无体。
巍巍荡荡。
难可名焉
逮乎天尊地卑。
君臣位列。
五运相继。
父子道彰。
震巽索而男女分。
咸恒设而夫妇睦。
人伦之义既阐。
家国之教郁兴。
故系辞云。
古者庖牺氏王天下也。
始画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
盖取诸离。
庖牺氏没。
神农氏作。
斲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
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人。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
通其变使人不倦。
神其化使人宜之。
刳木为舟。
剡木为楫。
舟楫之利。
以济不通。
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
盖取诸随。
古者穴居而野处。
后代圣人易之以宫室。
盖取诸大壮。
弦木为弧。
剡木为矢。
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
盖取诸暌。
上古结绳为政。
后代易之书契。
百官以理。
万人以察。
盖取诸夬。
故圣人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形容。
象其物宜。
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
触类而长之。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天下之能事毕矣。
旨远
其辞文。
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
若夫杂物撰德。
辩是与非。
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者也。
至于损以远害。
说以先之。
定其交而后求。
安其身而后动。
履和而致。
谦尊而光。
能说诸心。
能研诸虑。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智。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定天下之吉凶。
成天下之亹亹。
莫善乎蓍龟。
神以知来。
智以藏往。
将有为也。
问之以言。
其受命也。
应之如响。
无有远迩幽深。
遂知来物。
故能穷理尽性。
利用安身。
圣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
自然虚室生白。
吉祥至止。
坐忘遗照
精义入神。
口僻焉不能言。
心困焉不能知。
微妙元通。
深不可识。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斯之谓矣。
原夫权舆三教。
钤键九流。
实开国承家修身之正术也。
自卜商入室。
亲授微言。
传注百家。
绵历千古。
虽竞有穿凿。
犹未测渊深。
唯王郑相沿。
颇行于代。
郑则多参天象。
王乃全释人事。
且易之为道。
岂偏滞于天人者哉。
致使后学之徒。
纷然淆乱。
各修局见。
莫辨源流。
天象远而难寻。
人事近而易习。
则折扬皇荂。
嗑然而笑。
方以类聚。
其在兹乎。
臣少慕元风。
游心坟籍。
历观炎汉。
迄今巨唐。
采偫贤之遗言。
议三圣之幽赜。
虞翻荀爽三十馀家。
辅嗣野文
康成之逸象。
各列名义。
共契元宗
先儒有所未详。
然后辄加添削。
每至章句。
佥例发挥。
俾童蒙之流。
一览而悟。
达观之士。
得意忘言。
当仁既不让于师。
论道岂惭于前哲。
至如卦爻彖象。
理涉重元。
经注文言。
书之不尽。
别撰索隐。
错综根萌。
义音两存。
详之明矣。
其王氏略例。
得失相参。
采葑采菲。
无以下体。
仍附经末。
式广未闻。
凡成一十八卷。
以贻同好。
冀将来君子。
无所疑焉。
秘书省著作郎李鼎祚序。
天师司马承祯三敕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皇帝敬问天台山司马鍊师。惟彼天台
淩于地轴。与四明而蔽日。
均八洞而藏云。珠阙玲珑。
琪树璀璨。九芝含秀。
八桂舒芳。赤城之域斯存。
青溪之人攸处。司马鍊师德超河上。
道迈浮邱。高游碧落之庭。
独步青元之境。朕初临宝位。
久藉徽猷。虽尧帝披图。
翘心齧缺。轩辕御历。
缔想崆峒。缅维彼怀。
宁妨此顾。夏景渐热。
妙履清和。思听真言。
用袪蒙蔽。朝钦夕伫。
迹滞心飞。欲遣使者专迎。
或遇鍊师惊惧。故令兄往。
愿与同来。披叙不遥。
先此无恙。故敕。
鍊师道实徵明。德惟虚寂。
淩姑射之遐轨。激具茨之绝风。
自任鍊药名山。祈真洞壑。
攀地肺之红壁。坐天台之白云。
广成以来。一人而巳。
足可发挥仙圃。黼藻元关。
海岳为之增辉。风霞由其动色。
弟子缅怀河上。侧伫岩幽。
鹤驭方来。凤京爰降。
安期之舄。闻稷邱之琴。
顺风访道。谅在兹日。
所进明镜。规制幽奇。
隐至道之精。含太易之象。
藏诸宝匣。铭佩良深。
故敕。先生道风独峻。
真气孤标。餐霞赤城之表。
驭风紫霄之上。遁俗无闷。
逢时有待。暂谒蓬莱之府。
将还桐柏之岩。鸿宝少留。
凤装难驻。闲居三月
方味广成之言。别途万里。
空怀子陵之意。然行藏异迹。
聚散恒理。今之别也。
亦何恨哉。白云悠悠。
杳若天际。去德方远。
有劳夙心。敬遣代怀。
指不多及。故敕。
宪部尚书757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十堰市
真卿言。臣闻无功受赏。
为善不劝。有罪不罚。
为恶罔辨。陛下尅复之期。
匪朝伊夕。至如赏罚二柄。
事在必行。苟或不明。
于何取则。臣以愚懦。
叨守平原。属逆贼安禄山背叛圣恩。
扰犯河洛。臣堂兄杲卿。
以常太守首开土门。臣与河北诸郡因之固守。
人臣本分。夫有何功。
上皇授臣户部侍郎兼知招讨采访等使。已失人望。
缘贼未灭。遂不敢辞。
又令李光弼郭子仪贺兰进明等与臣计会。同讨凶逆。
三数月间。河北向定。
潼关失守。大驾西巡。
光弼等却入土门。诸郡危逼。
陛下御极。又录臣无功。
宠以非次。常伯亚相
一时猥集。兄允南弟允臧等。
荣台省。一男三侄。
皆授好官。在臣一门。
叨幸斯极。殒身碎首
无以上报。臣常使判官钜鹿郡南和县贾载侄男永王府典军广成行官邓昌珍杨神功裴法成等十馀人。
将䌽物绢帛。相继渡海。
刘正臣计会。共和两蕃。
正臣等尅期南来。行已有日。
属逆贼史思明子奇等乘其未至。悉力急攻。
诸郡无援。相次陷没。
皆由臣孱懦无谋。致此颠沛。
诚合殉命危难。死守孤城。
以为归罪阙庭。愈于受擒贼手
所以僶俛偷生过河。缘刘正臣使杨神功将牒与臣。
索兵马及盘瓶锦帐。令应接奚契丹等。
不与其勾当。伏恐陛下贻忧。
又恩敕先超授吴郡司士郑毓乐安郡太守。令于江淮南两道度僧道。
取钱与臣召募士马。令应接河北
臣由此未获即赴行在。遂至广陵丹阳等郡。
各与采访使计会。竟不得兵马。
即累奉圣旨。许臣入奏。
行至武当郡。又奉恩命。
除臣宪部尚书。兼令使者送告身与臣。
捧戴殊私。不任惶惧。
陛下纵含宏善贷。不忍明刑。
在臣腼冒至深。胡颜自处。
臣忝为大臣。系国休戚。
损臣益国。臣受其益。
损国益臣。臣受其损。
若受任失守。还朝屡迁。
示国无刑。于臣大损。
非敢外饰。实披至诚。
又臣名节虽微。任位颇重。
为政之体。必在律人。
恩先逮下。罚当从上。
今罪一人。则万人惧。
若怙于宠。四海何瞻。
伏愿陛下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
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知有必赏之令。
宠荣过于尚书远矣。无任恳悃之至。
拒贼盟词 盛唐 · 李炜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唐天宝某载月日。
瀛州长史李炜河閒司法李奂东光县穆宁盐山贾载等盟曰。
逆贼安禄山
弃恩负德。
敢于称兵天纲。
妄肆逆乱。
范阳幽蓟之众。
骋胡奚犬羊之偫。
违叛朝廷。
恣逞凶祸。
瀛州近与贼接。
在腹腋閒。
贼意欲取之。
以绝牵掣。
伪署守长。
岸然直来。
思据城郭。
盗其府库。
用其民人。
有其土地。
以丰贼资。
等身为唐臣。
义为唐守。
安有从逆贼而背天子。
污伪命以辱名教。
所遣伪景城守刘道元。
已缚斩之。
凡我诸僚。
佐吏等。
咸共同心。
为国坚守。
移檄远近。
上告方伯
苟可灭贼。
殒躬不辞。
有渝此盟。
神殛毋贳。
沔州秋兴亭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八
在阳而舒。在阴而惨。
性之常也。履险而慄。
涉夷而泰。情之变也。
观揖让而退。睹交战而竞。
目之感也。闻韶濩而和。
聆郑卫而靡。耳之动也。
夫其舒则怡。惨则悴。
慄则止。泰则通。
退则无咎。竞则有悔。
和则安乐。靡则忧危。
性情耳目。优劣若此。
故君子慎居处。谨视听焉。
沔州刺史贾载。吾家之良也。
沔州未期月。而政通民和
于听讼堂之西。因高构宇。
不出庭户。在云霄矣。
却负大别之固。俯视沧海之浸。
阅吴蜀楼船之殷。览荆衡薮泽之大。
自公退食。游焉息焉。
图书在左。翰墨在右。
鸣琴洋洋。亦有旨酒。
性得情适。耳虚目开。
且处动则倦。理倦莫若静。
处静则明。惟明以理动。
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今沔州灵府怡而神用爽。
政是以和。观其前户后牖。
顺开阖之义。简也。
上栋下宇。无雕斲之饰。
俭也。简近于智。
俭近于仁。仁智居之。
何陋之有。况乎当发生之辰。
则攒秀木于高砌。见莺其鸣矣。
处台榭之月。则纳清风于洞户。
见暑之徂矣。洎摇落之时。
则俯颢气于轩槛。见火之流矣。
值严凝之序。则目素彩于檐楹。
见雪之纷矣。政成讼清。
体安心逸。而诗人之兴。
常在四时。四时之兴。
秋兴最高。因以命亭焉。
余自巴邱徵赴宣室。歇鞍棠树之侧。
解带竹林之下。嘉其俛仰。
美其动息。乃命进牍抽毫以记之。
化虎论763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鄂州市郎亭山
都昌县大夫张粲君英将之官。
与其友贾德方元次山别。
且曰。
吾邑多山泽。
可致麋鹿。
为二贤羞宾客
何如。
及到官。
书与二友曰。
待我化行旬月。
使虎为鹿。
豹为麇。
枭为鹧鸪。
虾蟆为兔。
将以丰江外庖厨。
岂独与德方次山之羞宾客也。
德方对曰。
呜呼。
兵兴岁久。
战争日甚。
生人怨痛。
何时休息。
君英之化。
岂及虎豹。
将恐虎窟公城。
豹游公庭。
枭集公楹。
偫蛙匝公而鸣。
敢以不然之论。
反化君英。
次山德方报君英。
化虎之论。
岂直望化虎哉。
次山请商之君英。
所谓待吾化虎然后羞吾属也。
其意盖欲待朝廷化小人为君子。
化谄媚为公直。
化奸邪为忠信。
化进竞为退让。
化刑法为典礼。
化仁义为道德。
使天下之人心。
皆涵纯朴。
岂止化虎而羞我哉。
德方未量君英欤。
次山故编所言。
为化虎之论。
对刑狱用舍策 唐 · 郝连梵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
问。
元默垂拱。
理归上德。
法令滋彰。
事钟浇季。
是以唐虞尽象。
四罪而咸服。
姬夏训刑。
三千而愈扰。
故知胜残去杀。
必在于宏仁。
反朴还淳。
不务于多辟。
方将削兹三尺。
专循五礼。
幸陈用舍之宜。
以适当时之要。
对。
法星垂象。
列九霄而照烛。
习坎分爻。
疏六位而辉焕。
故有皇王慎罚。
正俗以经时。
圣哲详刑。
开物而成务。
莫不克清函夏。
载穆黎元。
制天讨之威严。
秋官之典宪。
舜游妫汭。
乃去四凶。
汤出镳宫。
谅除三面。
然则质文异代。
兴废殊途。
微禹会昌
仁流于下泣。
独夫受戮。
祸招于剖心。
自运往道消。
淳离朴散。
王风不兢。
菀柳之刺斯闻。
德方衰。
之制斯阙。
望夷招败。
酷甚凝脂。
函谷生灾。
冤多精气。
虽复萧何改创。
爰始九章。
温舒上言。
仍讥一失。
网漏吞舟之罪。
士苟持宽。
律加盈阁之繁。
吏还舞智。
邈乎遗法。
允属升平。
大唐执纪先天。
凝图王气。
化轶胥庭之上。
功超步骤之前。
扫氛祲于乾枢。
静嚣尘于地轴。
紫微君圣。
时乘光于得一。
黔首安生
日用陶其吹万。
皇帝上元统历。
下武嗣徽。
道叶顺风。
契黄神之罔象。
精通就日。
符赤运之文明。
于是职列英奇。
朝班俊乂
升降之节。
既著礼容。
临甲乙之科。
方在政辟。
道无为以端拱。
思有罪而责躬。
念向隅之独嚬。
乃纳隍而轸虑。
曲询管库
取荐刍荛。
诚宜妙平反。
旁求庶狱。
渭桥惊马。
必归张季之言。
禁围射兔。
勿爽高柔之旨。
于公阴德。
委以廷尉之司。
盛吉深仁。
授以宪曹之任。
剖符寄刘宽之辈。
蒲鞭之教可追。
分陕趋召奭之俦。
棠阴之听斯在。
加以五词咸备。
两造兼持。
运静躁于韦弦。
听迟速于宽猛。
獬豸虽触。
咎繇行其惠化。
苍鹰辍号。
郅都息于烦苛。
自然圄犴空虚。
靡怨黄沙之罪。
钳釱安用。
无施白粲之刑。
则迹迈成康
道逾文景。
不仁自远。
无得而称。
谨对。
颜鲁公行状 唐 · 殷亮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公姓颜。
名真卿
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
别号应方
京兆长安人也。
颜氏乃春秋小邾子之苗裔。
昔帝轩氏生昌意
昌意生颛帝。
颛帝生老童。
老童生吴回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六子。
一曰昆吾
国卫也。
二曰参胡。
其国韩也。
三曰彭祖
其国徐也。
四曰会人。
其国郑也。
五曰曹姓。
其国邾也。
六曰季连。
其国楚也。
曹姓国于邾。
春秋邾武公为鲁之附庸国。
武公名仪甫
字颜公
故公羊传云。
颜公有功于齐。
威公命为小邾子。
子孙以王父字为姓氏。
以其附庸于鲁。
故代代事鲁为卿大夫。
故先贤传孔子弟子。
达者七十二人。
氏有其八。
氏之儒学可知也。
颜无繇字路
颜回字子渊
辛字子柳
颜高字子骄
颜祖字襄颜
哙字子声。
颜之仆字叔并
颜何是也。
至公之十六代魏青徐二州刺史讳盛
字鲁国
琅琊
临沂县西七里。
十二代侍中讳含
琅琊丹阳
五代北齐黄门侍郎讳之推
丹阳京兆长安
高祖秦王记室参军讳思鲁
曾祖蒋王文学著作郎讳勤礼
王侍读讳昭甫。
薛王友赠太子少保讳惟贞
秘书监师古之曾侄孙也。
公以家本清贫。
少好儒学。
恭孝自立。
贫乏纸笔。
以黄土埽墙。
习学书字。
楷书绝妙。
词翰超伦。
年弱冠。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登甲科。
二十四年吏部擢判入高等。
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天宝元年秋
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
元宗御勤政楼。
策试上第。
以其年授京兆府醴泉县
黜陟使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
通直郎长安
六载监察御史
制云。
文学擅于登科。
器干彰于适用。
宜先汗之职。
俾伫埋轮之效。
寻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
凡阅举糺士伍舒惨之情。
事理无不必当。
七载又充河西右军覆屯交兵使
五原郡有冤狱不决。
公理之。
时方久旱。
而甘泽立应。
郡人呼为御史雨。
八载又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
使有荥阳郑氏兄弟三人。
或居令长。
或尉京畿剧任。
往年母亡。
殡于太原佛寺空园之内。
经二十九载未葬。
公乃劾奏之。
敕三人放归田里。
终身勿齿。
左金吾将军李延业。
素承恩渥。
曾召蕃客内宴。
引驾仗不报台。
公责之。
延业凭恃权势。
朝堂喧愤。
公奏之。
出为济南太守
朝廷惮焉。
不敢不肃。
八月殿中侍御史
中丞宋浑
以私怨为御史吉温崔圭所诬告。
贺州
公谓曰。
奈何以一时之忿。
而欲危宋裔乎。
由是与二人不平。
宰相杨国忠初党于
亦怒公之不附已。
吉温中丞蒋冽奏公为东京畿采访判官
九载十二月侍御史
百馀日转武部员外郎
判南曹
提纲目。
锄苛细。
武调者多感而怀之。
十二载。
国忠以前事衔之。
谬称精择。
乃遂出公平原太守
其实去之也。
公至郡。
访孝义名节之士。
皆旌其门闾。
或蠲其户役。
安陵处士张镐
多才博识隐居。
公诣其居。
与之抗礼。
廉使巡察
乃荐焉。
其后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安禄山幽州十馀载。
末年反迹颇著。
人不敢言。
公亦阴备之。
因岁终式修城
濠增堵。
坏𡑡垣。
立植木。
内为禦敌之计。
外托胜游之资。
及兵兴。
果赖其固而城得全。
十四载。
禄山祸谋将发。
公遣子至范阳禄山
今年冬合当入计。
禄山猜之。
不许。
公既不得离郡。
乃遣亲客前汉长史蹇昂奏其状。
状留禁中不报。
十一月
禄山反于范阳
众号十五万。
长驱自赵定而南。
洛阳
散榜诸郡。
莫敢枝梧。
禄山乃榜公。
令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
博平太守张献直为副。
公登时使平原司兵参军李平乘驷奏之。
平至东京
封常清
云吾得上旨。
凡四方奏事者。
许开函而再封之。
平听焉。
常清遂倚帐操笔。
寄书于公。
论国家之事。
词意甚切。
并附募捕逆贼牒数十封至平原
令坚相待。
公从之。
使亲表及门客密送于诸郡。
因此多有。
常清乃寻自败绩焉。
有敕赐死于陕州
竟不接声。
平之未至京师也。
元宗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
无一人向国乎。
及闻平至。
中使五六辈迎之。
兼敕奔马直至寝殿门。
然后令下。
奏事毕。
元宗大喜。
顾谓左右曰。
颜真卿何如人。
朕兼未曾识。
而所为乃尔。
禄山之发范阳也。
平原郡有静塞。
屯平卢镇兵三千五百人。
并已发赴镇。
未达。
公悉追
更追诸县武举及猎射人
兼召募精勇。
旬日至万馀人。
宗子平原郡录事李择交统之。
骁勇之士刁万岁和琳徐浩相如高抗等分押营伍。
皆千夫之长。
乐以义举。
腹心无阻。
而为其将帅焉。
聚兵后数十日。
公大飨将士于子城四门之外。
办吏四人主酒食所约五十万。
厮役之流。
无不饱饫。
公躬自抚巡。
举酒下泪。
言国家之恩。
戮力死节。
无以上报。
众皆激愤勇。
思致命焉。
饶阳太守卢全诚与司马李正举兵据其城。
河閒司法参军李奂禄山所置长史王忠济南
月馀日。
清河义兵复归本郡。
济南太守李随下游奕将訾嗣贤渡河。
博平太守马⿱(异)
据其郡。
各有众数千。
或至万人。
相次于平原
共推公为盟主。
公三辞后听焉。
诸郡咨禀指挥
告败剋日数十至。
信都郡武邑县李铣来投。
县令宣远刘铣母。
公以私钱十万募人劫迎之。
故士众叹感。
无不愿效者。
果遂偫
兼斩庞宣远首而携
十二月
禄山东京
留守尚书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巩县蒋清等。
因使以三人之首来徇河北
且以胁降诸郡。
使者段子光至。
初拽入门。
子光大呼曰。
仆射十三日东京
远近尽降。
河北诸郡不从。
故令我告之。
公若损我。
悔有日在。
遂历指三首。
各言其人。
公识其是。
恐摇人心。
乃谬谓诸将曰。
我审此三人。
皆非也。
遂命腰斩子光。
潜令收藏三首。
志其处。
数日稍
等首澡洁。
仍缚蒲为身棺殓。
发哀致祭
城外殡之。
三日
举声下泪。
受文武吊慰。
左右无不出泣涕者。
自此义合归者益多矣。
斩段子光之日。
沧州清河县步五千攻常山
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拥兵最近。
不时出救。
常山遂陷。
诸郡颇有贰者。
元宗乃以公为户部侍郎
依前平原太守充本郡防禦使
仍与节度使李光弼计会招讨
公以景城长史李晖为副。
李铣贾载侍御史沈震判官
是月。
又诏公为河北采访处置使
公又以前咸阳王延昌判官
张澹支使
清河郡寄客李华(后因封事睿宗有敕改名)
为郡人来乞师于公曰。
窃闻公高义首唱。
河朔归顺之人皆依倚。
以为声气洪赡。
人心可用。
若不倦于听。
则仆请言之。
公曰。
何如。
曰。
国家旧制。
江淮郡租布贮于清河
以备北军费用。
为日久矣。
相传为天下北库。
今所贮者有江东布三百馀万疋。
河北租调绢七十馀万。
当郡䌽绫十馀万。
累年税钱三十馀万。
仓粮三十万。
时讨默啜
甲仗藏于库内五十馀万。
编户七十万。
见丁十馀万。
计其实。
足以三平原之富。
料其卒。
足以二平原之彊。
若因抚而有之。
以两郡为腹心唇齿。
其馀乃四支耳。
安敢有不从者哉。
彼要仆为行人。
以造公之垒。
仆明见其可同心也。
取命于屏戟之外。
惟公图之。
公曰。
所合之众。
未曾知战。
自死且急。
安有恤邻之暇哉。
虽然。
诺足下之请。
则可为乎。
对曰。
清河遣仆致命于公者。
盖欲禀义□大贤以济谋。
非力不足。
而借公之师。
以当强寇也。
瞻仰高意。
未有决词色。
与济清河也。
安敢言为哉。
时华才年二十馀。
皆沮云。
必动众无成。
惟公奇之。
迫于众情。
未□许耳。
乃就馆操书。
以达其
意者略言清河去逆就顺。
以全实之资。
上公之军。
承公之命。
时不纳而疑之。
即仆辕之后。
清河必有所托。
系与他人。
与公为西面之难。
无什日之期耳。
公及噬脐乎。
公览而惊之。
遂排偫议。
独仗其决。
借兵六千人。
兵既出平原
次于竟上。
将把公手而归。
公曰。
兵既行矣。
可以言吾子之否。
曰。
近闻朝廷遣程千里精兵十万。
太行东下。
拟诣口。
河北诸军讨灭叛逆。
而口为贼所守。
千里兵不得东出。
须先伐魏郡袁知泰(泰禄山所署伪太守
纳旧太守司马垂。
使为西南主。
分开口。
千里之军。
因令讨邺郡以北。
直至幽府已来未顺城邑。
平原清河率同盟诸将。
以十万人直指河阳
分效兵巡河。
而悉制其奔冲之路。
计王师东讨洛邑
必不减二十万。
河南诸郡义师。
西向临之。
亦不减十万。
公当表请坚壁勿战。
不旬月而贼有溃败相图之势矣。
公然之。
遂移牒清河等诸郡。
并遣大将宗子李择副将平原县令范馥偏裨和琳徐浩等十馀人。
促兵清河合势。
便宜从事
复命于清河
因兵合之际。
修永济渠。
引水绕州。
城上大修守战之具。
旬日而毕。
又以清河四千兵。
平原连踪而西。
博平亦义兵千人来合。
于是三郡之师。
屯于博平郡堂邑县西南十里。
袁知泰遣其麾下将白嗣深乙舒蒙等。
率二万人来拒战。
三郡之兵。
尽日苦斗。
遂大败之。
斩首万馀级。
生擒一千馀人。
马一千匹。
军资器械。
不可胜数。
其日。
魏郡城东南面女墙一百五十步。
无故而崩(去郡邑百里战日而崩所以为异)
知泰走投汲郡
于是自魏郡以东。
堂邑百馀里。
莫不携壶浆于道侧。
候官军。
公声益震。
境内稍安。
平原之师。
既西合清河
时贼将史思明饶阳
平原救之。
仍遣游弈兵来拒。
前锋去旧县十里。
公惧不敌。
乃遣骁将刁万岁以三千兵逆之。
坚壁不战。
又以书过河。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
马步兵五千来助。
公陈兵而迎之。
相揖哭于马上。
悽恸三军。
宴犒甚厚。
进明遂屯平原城南。
息养士马。
公每事咨谋之。
自是兵威之重。
稍移于进明矣。
而公不以为嫌。
进明未有所之。
李择交兵入清河
寻又破于堂邑
而因公以有功。
礼逊于进明
河北招讨使
择交馥各徵进官级。
清河博平有功。
不录一人。
时论进明必有后败。
未期果失律于信都城下。
有诏抵罪。
公纵之使赴行在。
进明以全。
乃公护之也。
君子曰。
窃人之财。
犹为之贼。
况窃人之功乎。
进明之不死幸也。
然公亦过于宽厚矣。
三月
河北节度使李光弼
以朔方马军三千。
步军五千。
初出土门
将讨定河朔
公乃抽兵归。
并放博平清河等军各归本郡。
敛戢以待光弼之命。
俄而光弼平山郡(敕改常山平山
续有诏遣郭子仪以万军助之。
两进兵又拔赵郡
史思明方守博陵以自固。
仍将兵来拒。
于是两军与思明三万人对阵于嘉山大战。
思明败绩。
徒跣走入博陵城
两军斩首万馀。
虏获不可胜计。
平山赵郡已拔。
刘正臣本名客奴归顺于平原
平卢等十七郡。
公先据之。
于是横截贼路。
人往来幽府。
皆以精骑偷路。
又多被官军杀之。
其贼将士父母妻子。
及曳落河种族。
并质在范阳
绝怀震恐。
时方盛暑
公知光弼子仪禁断侵掠。
将士少衣服。
乃送十五万帛。
为三万人装以遣。
人至饶阳
潼关不守。
两军却入土门
遂留不行。
河北诸郡。
公始复指麾征讨之事。
肃宗之在灵武也。
公前后遣判官李铣马步军张云子。
以蜡为弹丸。
以帛书表。
实于弹丸之内。
潜至灵武奏事。
有诏以公为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
又于丸内奉敕书。
及即位改年赦书至平原
散下诸郡宣奉焉。
又令前监察御史郑昱奉赦书。
宣布河南江淮
所在郡邑。
风从不疑。
而王命遂通。
则公之力也。
河北诸郡。
禀公之命。
粗为安肃
公以兵兴半年。
军用已竭。
思所以赡济之。
未得其略。
先是清河行人李华
堂邑战胜后。
又睹公辞权而不有之。
遂藏于人閒不及见。
公再三盟约。
号令诸郡。
及以文牒求之曰。
清河郡属崔审交应贼之后。
吏不安。
行人李华乃崇墉隍。
锻甲矫剪。
乞师破敌。
和众安人
静言其功。
须有甄赏。
仍牒之于路以求焉。
于是复诣平原
与公相见。
公因问以足用之计。
遂与公数日参议定。
以钱收景城郡盐。
沿河置场。
令诸郡略定一价。
节级相输。
而军用遂赡。
北海郡录事参军第五琦
刺史贺兰进明招讨河北
睹其事。
遂窃其法。
乃奏肃宗于凤翔。
至今用之不绝。
然犹未得公本策之妙旨焉。
是年秋
禄山遣其将史思明子奇等。
并力攻河北诸郡。
前后百馀日。
饶阳河閒景城乐安
相次而陷。
所存平原博平清河三郡而已。
然人心溃叛。
不可复制。
公乃将麾下骑数百。
平原渡河。
淮南山南取路。
肃宗于凤翔行在。
初公之将过河也。
乃谓判官穆宁张澹曰。
贼势死尔。
若委命待擒。
必为其快心。
辱国之命也。
今将径赴行在。
公以为何如。
若朝廷必诛败军之罪。
以励天下。
则王纲可振。
死亦何恨。
如复从事
以责后效。
则业不朽矣。
与诸将皆赞之。
策马发至。
朝廷除公为宪部尚书
刘客奴渔阳归顺。
史思明光弼子仪相持于赵定之閒。
客奴遣使越海。
与公计会。
公使判官贾载将男颇为质信。
泛海以军粮及战士衣服遗之。
时颇始年十岁馀。
公更无子息。
三军恳请留之。
不从。
等回。
公乃与渔阳声势相连。
寻又使人迎其军。
比至。
公已弃平原
归于行在。
竟不及事。
然自肃宗已来。
河南及诸道立大将
如王元忠田神功董泰侯希逸李正已许杲卿等。
初皆是公自北海迎致之者。
终无私谒焉。
至二年正月
又除御史大夫
未几。
因忤圣旨。
冯翊太守
乾元元年三月又改蒲州刺史本郡防禦使
丹阳县开国子
食邑一千户。
是年为酷吏唐旻所诬。
饶州刺史
二年六月升州刺史
浙江西道节度使兼宋亳都防禦使
刘展反状已露。
公虑其侵轶江南
乃选将训卒。
缉器械为水陆战备。
都统使李峘以公为太早计。
因密奏之。
肃宗诏追。
未至京。
刑部侍郎
刘展举兵渡淮。
败绩奔江西
淮南遂陷于
议者皆多公而怨焉。
上元元年秋
御史中丞敬羽
狙诈险惨。
班列皆避之。
公曾与之语及政事。
遂遭诬贬蓬州长史
公乐道自怡。
不以介怀。
宝应元年八月
代宗有诏除利州刺史
十二月户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
广德元年又加金紫光禄大夫
荆南节度使观察处置使
迟留未行。
为密近所诬。
遂罢前命。
代宗幸陕。
公扈从至行在。
尚书右丞
宰相元载与公不叶。
公亦面数之。
不为之屈。
及銮驾还宫。
公曾建议先谒庙。
然后即安宫阙。
事竟不行。
方在于立班。
更顾公曰。
所见虽美。
其如不合事宜。
公怒而进曰。
用舍在相公耳。
言者何罪乎。
然朝廷纪纲。
岂堪相公再破除也。
自此衔之而不忘。
二年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
又疑公因使奏对必言短。
寻罢前命。
惟知刑部尚书事。
三月晋封鲁郡开国公
食邑三千户。
自与公有隙。
常俟公阙。
公亦献书直奏其奸状。
代宗俱容。
不罪之也。
永泰二年春
差公摄职谒太庙。
公以祭器不修。
言之于朝。
谮公以为讪谤时政。
峡州别驾
代宗为罚过其罪。
寻换吉州别驾
公与往来词客。
诗酒讲论。
为乐甚。
有所著。
编为庐陵集十卷。
大历三年抚州刺史
在州四年。
以约身减事为政。
然而接遇才人。
耽嗜文卷。
未曾暂废焉。
因命在州秀才左辅元
编次所赋。
临川集十卷。
七年九月湖州刺史
公以时相未忘旧怨。
乃加勤于政。
而以杭州富阳李㟧为本州防禦副使
苏州寓客校书郎权器游客前大理司直杨昱判官
委垦草辟田之务于
委阅簿检吏接词政之务于等。
而境内宴然。
公初在平原
未有兵革之日。
著韵海镜源。
成一家之作。
始创条目。
遂遇禄山之乱。
寝而不修者二十馀年。
及至湖州
以俸钱为纸笔之费。
延江东文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渐颜祭朱弁李莆清河寺僧智海兼善小篆书吴士汤涉等十馀人。
笔削旧章。
该搜偫籍。
撰定为三百六十卷。
大凡据法言切韵次其字。
按经史及诸子语。
据音韵次字成句者刊成文裁以类编。
又按仓雅及说文玉篇等。
其义各注其下。
谓之字脚。
韵海者。
以牢笼经史之语。
依韵次之。
其多如海。
镜源者。
八体之本。
究形声之义。
故曰镜源。
绵亘数
其功乃毕。
表奏上之。
有诏付所司藏之于书府。
大抵求经史撰集篇赋。
利于后学焉。
此外饯别之文。
及词客唱和之作。
又为吴兴集十卷。
检校国子祭酒杨昱
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除为汉州刺史
湖州刺史
以旧府之恩。
乘州人之请。
纪公遗事。
刊石去思碑于州门之外。
即今都官郎中陆长源之词也。
十二
元载伏诛。
召公刑部尚书经年。
公以前后频典刑宪。
密启辞焉。
乃上选举利害事宜数十条。
代宗善之。
人莫知也。
遂改吏部尚书
今上谅闇之际。
诏公为礼仪使
先自元宗以来。
此礼仪注废阙。
临事徐创。
实资博古练达古今之旨。
所以朝廷笃于讪疾者。
不乏于班列。
多是非公之为。
公不介情。
惟搜礼经。
执直道而行已。
今上察而委之。
山陵毕。
光禄大夫
太子少师
依前为礼仪使
前后所制仪注。
令门生左辅元编为礼仪十卷。
焉。
三年八月太子太师
四年。
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以十四州叛。
袭陷汝州
执刺史李元平蔡州
朝廷诏公为淮宁军宣慰使
公乘驿驷至东京
河南尹郑叔则劝公曰。
反状已然。
去必陷祸。
且须后命。
不亦善乎。
公曰。
君命也。
焉避之。
许州
希烈相见。
宣传诏意未毕。
逆贼使其大将军王玢周曾
诟公以丑词。
劫公以白刃。
又令邻境同恶所遣使者四人。
希烈之前拜舞。
伏称诬诉国家之事。
勃慢凶豪。
词所不忍听也。
又令亲兵五千人。
号为希烈养子
人各持一刀。
逼胁于公。
如欲剸食之势。
公位不移
色不挠惧。
希烈睹公辞色不变。
谬为惊骇。
以身蔽公。
兵人既退。
方揖公就馆。
前后诈为公表奏。
自说其强盛以请汴州者数十。
今上知而寝之。
希烈虽穷凶极恶。
然亦感公文义。
大陈设燕会。
将欲送公于朝廷。
先为贼所擒汝州刺史李元平时在座。
公指引叱责之。
元平羞惭而起。
书其奸意。
坐上潜通。
希烈意变。
罢宴后。
遂拘公于官舍。
令甲卒十人守之。
仍穿一坑于厅之前以胁公。
公乃直言指希烈云。
死生有
何足多端相侮哉。
但以一剑见与。
公即必睹快事。
无多为也。
希烈惭谢焉。
自后不敢无礼于公也。
居数月。
贼于安州城下破官军。
得获将士。
以头连誇示于公。
公大声叫呼。
自床投地。
愤绝良久乃苏。
从此更不复与人言语。
哥舒曜收复汝州
检校刺史周晃已下百人。
希烈乃遣周曾康秀林等领二万人。
来袭哥舒于汝州
曾秀林行至襄城
乃谋翻兵杀希烈
奉公为节度使以归顺。
希烈押衙亦为内应。
先期一日事泄。
希烈乃遣骡子军三千。
奄至襄城
周曾等。
收其期兵而回。
因送公于蔡州龙兴寺居焉。
公度不得全。
自撰墓志。
以见其心。
又就希烈请数人之馔。
希烈不知而给之。
自陈设之。
因为文祭周曾已下为贼所害者。
无不欷歔。
其十二月
希烈汴州
僣逆称号。
为惨酷之具以逼公。
意欲其屈礼。
公愤然而无求生之意。
贼以止焉。
贞元元年
河南王师复振。
贼虑蔡州有变。
乃使其将辛景臻。
龙兴寺积薪。
以油灌。
既纵火。
乃传希烈之命。
若不能屈节。
自即裁之。
公应声投地。
臻等惊惭。
扶公而退。
希烈审不为已用。
其年八月二十四日
又使景臻等害于龙兴寺幽辱之所。
凡享年七十七。
明年三月
希烈为麾下将陈仙奇所杀。
淮西
仙奇军将营送公神榇于京师
嗣子栎阳县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
乃葬焉。
攀号屡绝。
毁裂过不自胜。
其年十一月三日
祔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
有诏赠司徒
谥曰文忠
赙钱五十万。
二百硕。
中使吊祭。
仪仗送于墓所。
朝野莫不哀伤。
公蹈忠节之苦。
古今无类焉。
公平居之日自卑。
有井介之操。
而能容众。
有洁已之方。
不以疵物。
与道合岁寒者。
终始无渝变。
况君臣大义。
名教大节。
而得造次焉可夺求生而害仁者。
于戏。
淮宁之难。
岂止天不慭遗。
盖亦有无良之人。
以怨报德。
投之于无存之地也。
悲夫。
初遭难后。
江西节度曹王皋上表曰。
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璨王仕禺等说。
去年八月二十四日
蔡州城中见封有邻儿不得名字云
希烈令伪皇城使辛景臻右军龙兴寺颜真卿
埋于罗城西道南里。
并立碑。
臣听之未毕。
涕泗交流。
三军对臣。
亦苦呜咽。
且臣死王事。
子复父雠。
人伦常经。
不足褒异。
所悲去古日远。
浇风荡浮。
多苟偷生。
不顾节。
使忠孝寂寞。
人伦憔悴。
段秀实奋身击泚首。
颜真卿伏缢烈庭。
皆启明君臣。
发挥教训。
近冠青史。
前贤。
夫日月丽天。
幽明向烛。
忠烈曜世。
回邪革心。
伏请陛下降议百寮。
遐布九有。
刻石颂德。
告庙图形。
使元壤感恩。
皇风泽物。
公之密亲懿友。
动相规用。
以成其务者。
即今给事中殷公亮吏部员外郎柳公冕。
采其谋猷。
分以休戚者。
吉州刺史李公
重其
悦其能者。
检校国子祭酒杨公户部员外郎权公器。
其馀顾盻假吹嘘成名。
布于词场及内外之列者。
不可胜纪。
李公吉州以小子久趋于栏戟。
以使言。
刊刻。
用防逸坠。
尚实去饰。
庶无愧焉。
其故同事之人。
先后存亡。
录之于左。
谨状。
禁锢乱臣子孙诏 唐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
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礼杨览奉义牛方裕元敏薛世良马举元武李孝本孝质张恺许宏仁令狐行达席德方李覆等。大业季年。
咸居列职。或恩结累世。
任重一时。乃包藏凶慝。
罔思忠义。爰在江都
遂行弑逆。罪百阎赵
衅深枭獍。虽事是前代。
岁月巳久。而天下之恶。
古今同弃。宜从重典。
以厉臣节。其子及孙。
并宜禁锢。勿令齿叙。
化及既为魁首。又窃名号。
一门之内。凶德尤甚。
但其兄士及。不预逆谋。
虽云昆季。仅免诛戮。
自委质皇朝。勋庸克著。
彰善瘅恶。抑有旧章。
士及一房。不在此例。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禁闽越商贾载重货往山东贩卖诏建炎四年七月六日丙午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
闽、越商贾常重货往山东贩卖,令沿海诸州禁止。
秋兴亭 宋 · 韩扬
五言律诗 押江韵
贾载尝为郡,名亭建此邦。
近山连大别,远水接长江
待月凭东槛,来薰起北窗。
四时皆有兴,秋兴独难降清同治《续辑汉阳县志》卷二七)